單位給我買了保險,自己還要買嗎?
一般來說,單位為每一個員工辦理的保險首先是社會保險。社會保險主要包括養老、醫療、傷殘、失業、生育五個方面。除社會保險外,單位還可能給員工辦理一些保險公司提供的商業團體保險。這些團體保險主要有健康保險、死亡和傷殘方面的保險及養老保險。
其中,在健康保險方面,通常是一年期的保險。一年期的保險往往有助于門診或住院醫藥費報銷。這些健康保險,最高報銷限額可高于社會保險的限額,最低報銷限額可低于社會保險的限額。在傷殘方面,單位可為員工辦理死亡、傷殘等保險。這些保險在員工不幸死亡或傷殘時,家屬或其本人可以從保險公司得到一定的保險金。在養老保障方面,單位可給員工辦理養老保險,這類保險要等到一定時間后,特別是員工退休后,才能領取保險金。
總之,多數單位都為其員工辦理了保險,但各不相同。因此,個人在考慮購買保險時,應根據單位已有保險而有所取舍。保險作為企業的風險管理手段所產生的經濟效應,有利于提高企業凝聚力,吸引并穩定骨干員工隊伍,同時也是激勵與約束員工的有效手段,并能夠較好地把員工個人利益與其對企業的貢獻或企業的經濟效益緊密聯系起來。對于企業完善分配機制,提高凝聚力和競爭力而言,保險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工作單位為員工購買的保險一般是團體保險。團體保險,是指通過一份總的保險合同向一個團體中的眾多成員提供人身保險保障的保險。與團體保險相對應,個人保險是以個人或家庭為承保單位的人身保險。
從名稱上來看,我們知道團體保險與個人保險不同,它的被保險人是一個團體內的所有成員。團體保險其他的特點還有哪些?
給大家歸納一下:
(1)團體保險不需要像個人保險那樣要求提供被保險人(團體成員)的體檢及其他任何證明,其主要通過對投保單位進行評估,判斷被保險人是否為能夠參加正常工作的在職人員,并且通過對投保人數和保額的限制等手段來控制風險。
(2)團體保險采取一張獨立的總保單與給每個被保險人發放一張保險憑證相結合的承保方式,保險憑證與總保單的內容相似,但保險憑證上只列明了被保險人的姓名、受益人的姓名、年齡、性別、保額等信息,并未列出所有保險條款,未列事宜以總保單為準。
(3)團體保險相對于個人保險而言,保險合同內容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尤其是投保單位的規模較大時,保險雙方可以協商確定個性化的保險責任。
(4)團體保險通常并不依據生命表厘定費率,一般以上一年度團體的理賠記錄或經驗計算本年度費率,即采用經驗費率法。
團體保險具有投保手續簡便,核保要求普遍較低,投保人數規模較大,風險相對分散,業務開拓與維護成本相對較少,價格相對較低,靈活性高,適應性強,個性化特色豐富等特點,可以很好地滿足企業的個性化保險需求,用較低的保費支出為雇員尋求較高的保障,是企業員工福利計劃的重要形式。
綜上所述,單位繳納的社保和團體險,不一定能覆蓋個人的所有保險需求,應該在已擁有的保障基礎上,找個專業的保險代理或者經紀人做個風險評測,然后再選擇有缺口的保障進行補足。